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学科建设 | 共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届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博士点建设高端论坛举行

发表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4-05-15 16:15:59 点击:

为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律,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点建设,5月12日,中国式现代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届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博士点建设高端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与会,共谋新形势下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发展大计。



  助力政治学一流人才培养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在致辞中表示,要想扎实稳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发展,就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夯实学科建设根基。作为全国政治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镇,华中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世情国情民情为研究基点,努力构建中国本位、全球视野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为共同助力政治学一流人才的培养贡献学者智慧,为携手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致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郭强在致辞中强调,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内部要加强各高校及教研单位间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持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郭强教授致辞


会议开幕式环节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建国主持。


王建国主持


从现代化建设中挖掘学术生长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王怀超作了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定位与学科建设问题》的主旨报告。他认为,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不仅要找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的学科定位,厘清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更要注重教研队伍建设及年轻教师、博士生后备力量的培养。同时,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也要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独到的研究方法、特有的基本范畴及完整的基本原理。


王怀超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作了题为《深化对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应立足社会主义现实境遇,注重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创新的研究,从宏观视角探讨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秦宣作主旨报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振良作了题为《论“国际共运”的时代内涵》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社会主义的研究应同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时代任务紧密联系,把握“国际共运”及“共产主义”的时代内涵,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作系统化、学理化的拓展,形成共同的学术范式。


胡振良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作了题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进程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三个重大问题》的主旨报告,并从“为人类求解放”这一精神实质入手,讨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脉络。


林建华作主旨报告


郭强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定位对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定位的启示》的主旨报告。他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应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从现代化建设中挖掘学术增长点。


郭强作主旨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俞思念作了题为《新形势下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的主旨报告。他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新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应结合时代发展进行阐释。


俞思念作主旨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唐鸣主持第一阶段主题报告。


唐鸣主持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上下足功夫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俞良早作了题为《对列宁主义的研究和认识亟待正本清源》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列宁主义是科社和国际共运的重要内容,在研究这一课题时要做到正本清源,及时剔除附加在列宁主义之上的错误内涵。


俞良早作主旨报告


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钟瑞添作了题为《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的主旨报告。他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实践路径及政党自身建设等领域的贡献入手,从宏观视角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意义。


钟瑞添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部主任潘金娥作了题为《关于当前国际共运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她结合当前国际共运学科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明确学科定位、凝聚学科共识、共建学术共同体等建议。


潘金娥作主旨报告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王建民作了题为《社会主义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需花大气力澄清》的主旨报告。他强调,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上下足功夫,念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部“真经”。


王建民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蒲国良作了题为《作为专业基础的“国际共运史”课程建设现状》的主旨报告。他认为,要廓清学科边界、搞清基本问题、明确研究对象,同时,要扩大教研队伍、完善课程建设、聚焦重大成果等。


蒲国良作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项佐涛就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发展和博士生培养分享其观点和看法。他强调,要找准当下科社及国际共运的学科属性,着重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差异中做文章。


项佐涛作主旨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牟成文主持第二阶段主题报告。


牟成文主持


为新时代建党学说提供学理启示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春生表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新时代建党学说提供了学理启示。


郭春生作主旨报告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轩传树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研究,明确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所处的时代方位,深刻把握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总体态势和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做全球性、国际性、整体性的考察。


轩传树作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所长郝宇青作了题为《国际共运研究的思想史转向》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可以从多维视角进行社会主义的研究与考察,通过对相关人物及其思想发展的研究为当下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郝宇青作主旨报告


复旦大学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吴海江作了题为《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学科建设》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新时代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要注重经典文献整理。


吴海江作主旨报告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敏作了题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博士生培养的难点问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运动学科仍存在着学科边界不明晰、学术后备力量不足、学理化研究不深不透等问题,并从学科定位、学科内涵、学科属性上对学科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王敏作主旨报告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杨东昌作了题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国际共运中的重要意义》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研究中,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杨东昌作主旨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余维海作了题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融入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报告。他认为,要想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融入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就必须要加强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追踪性、动态性的研究,持续丰富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解释体系,既着眼于科社与国际共运基本理论的一般性、规律性研究,也要阐释21世纪国际共运的新情况、新主题、新变化与新挑战。


余维海作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军主持第四阶段主题报告。


杨军主持


王建国在大会总结发言中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学界应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学习借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贡献理论智慧和智力支持。


王建国作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