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禹,男,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16级地方政府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王敬尧教授。曾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CSSCI及以上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参与的课题获民政部一等奖,“挑战杯”校三等奖;多篇咨询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
一、学术之道:刻苦钻研,上下求索
1、为了使自己达到周洪宇奖学金的标准、获得这个奖项,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想表达是的谢意。非常感谢该项奖学金的创始人周洪宇先生,感谢评审委员会对我的肯定。其实我并未特意地为获得某一奖项做准备,踏实严谨地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我个人一直将获奖视为一个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固守本心,超越自我。因此,我会一直保持对学术的敬畏和尊崇,在名和利面前也要保持沉静和定力。
2、学长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和大家分享?
论文写作和原典阅读是“两位一体”的,我主要讲一下自己不太成熟的阅读(原典+期刊)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其一,学术观点和文本结构的双重把握。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深刻的文字和重要的观点要进行摘抄、分析和解读。坚持写读书笔记,提升对原典的文本结构和分析进路的把握能力。其二,经典理论和研究议题的有机勾连。一些政治哲学的观点看似“古老”,甚至看似和我们所关注的经验型的研究议题“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研读那些富有生命力的学术概念既是强化政治学学科意识的要求,也是建构政治学知识架构的要求。若想尽快在经典理论和具体的研究议题之间建构起紧密的联系要多阅读前沿的学术期刊论文,通过阅读论文,有助于我们检索到学术热点问题及其背后的知识源流所在,从而为我们进行“有研究目的性”的阅读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加深我们对经典的理解和更新我们的阅读方法。其三,独立学习和师生交流的动静结合。独立学习、研习原著的过程其实是一场我们和先贤间的“静态”和“无声”的思想对话。此外,我们还可以多向师长们请教,这可以视为一个“动态”和“有声”的学习机制。
3、学长在研一有过迷茫期吗?你是怎么应对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在刚入学时,我也迷茫过。对此,非常感谢导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
就个人而言,我并没有在入学伊始就设定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而是在阅读经典和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其后,通过论文的写作来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能力的挖掘过程中来评估自己,从而再去判断自己的方向所在。
二、生活之美:享受生活,充实自我
1.学长是如何平衡生活和学习的?
其实,生活和学习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学习和生活就是一体的。要发掘自己的兴趣,调节消极情绪。压力大时,阅读也可以减压,我们可以看一些知名学者的传记,学习他们遇事的态度。在这里,我想推荐王泛森教授的《假如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此外,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在学习之余,我也经常打篮球,运动能够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平时我也会和导师、同学和朋友们沟通、交流。
2、学长如何评价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如果要你用三个词来总结,你会用哪三个?为什么?
一是初心。坚持科研的初心,认真踏实地走好科研之路上的每一步。导师王敬尧教授曾说,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优秀学术作品的问世,往往立基于一个学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某一领域的深耕。这是这几年对我影响很大的一句话。同时,固守生活的初心。二是坚韧。科研需要创新,而创新的过程必然是一个持续不断超越自我和人类智力极限的一个过程,需要坚韧的品性去面对和克服重重的困难和诱惑。三是感恩。一个完整的科研成果的产出,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与帮助。感恩我的导师团队,感恩导师王敬尧教授和师兄魏来博士对我提供的种种具体指导,感恩师门其他同学的帮助;感恩政国大家庭,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平台和科研机遇;感恩家人,正是家人的支持、理解与宽容让我能够安心学术研究。
三、梦想之花:奋力拼搏,勇于创新
1、学长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怎样的规划呢?能和大家谈一谈吗?
个人目前的短期目标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较为中期的目标是,想摸索出一个围绕团队目标、结合前期成果、符合自己兴趣、具有研究空间的研究方向。当然这个目标的达成,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学术积淀,也可能源自一些机缘巧合。显而易见的是,不论是短期目标还是中期目标,未来的我还是要多阅读、多思考,夯实理论基础,坚持学术写作,在坚持中进一步提升学术能力。
2、关于学习和科研,学长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
如有可能的话,不要学我哈,还是尽早确定目标,摆脱迷茫期。如果选择科研的话,我的建议如下:坚持阅读,讲究方法,重视经典和经验;多动笔,只要坚持不懈,“笔尖上的灵感”应该会越来越多;生活应当暖日晴风,不要丧失生活的乐趣;保持读书人的良知,坚持底线和原则。
(通讯员:王秋香 叶春霞)
(编辑:杨逸莲 审核:骆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