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国际共运论坛顺利召开

发表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4-09-21 17:58:47 点击:

2024年9月1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承办的“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变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国际共运论坛”于武汉召开。

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70多个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江城,围绕“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变革与发展:理论与实践”主题展开研讨,共议世界社会主义新动向。



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三女牙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刘三女牙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表示,华中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开展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高校之一,培养了一大批投身于治国理政、学术研究、基层治理、中外交流的杰出人才,在国内国际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希望能借此会议,为各位与会者搭建起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推动科社及国际共运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贡献坚实的学界力量。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王学东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21世纪新的历史背景与20世纪存在明显差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历史时空背景下,我们既要看到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科社发展还面临着在研究创新、国际对话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和问题,更需要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群策群力、共同进步。



主题报告分两个单元进行,13位专家学者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分别作报告。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柴尚金研究员阐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当今时代主题新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因此,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合作共赢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用新的实践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胡振良教授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角度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划分为六个时间段,并深入阐释了不同阶段的主题和内涵。胡振良教授认为,研究当代社会主义问题应当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主题入手,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系统思维,科学把握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作系统化、学理化的研究。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王学东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马恩经典著作编译工作的新进展,并阐述了每一文集的不同译注特色。此外,王学东研究员也向各位学者正确阅读、引用马恩经典文本发出呼吁,强调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光明教授回顾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论证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的科学性、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张光明教授表示,马克思的思想和理念将继续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为后人提供无尽的启示和动力。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王建民教授从学界的一些案例入手,指出了学界存在不少对劳动价值论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曲解和误用,强调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要真正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正本清源,科学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和理论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蒲国良教授从社会主义改革史出发,谈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经验与启示,强调要从认识与实践两方面不断深化继而推进改革。此外,他也针对改革的主体、客体、方式、路径、受益者、政策持续性等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主题报告第二单元。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林德山教授作了题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法体会》的主旨报告,探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风险挑战及未来变迁。他表示,讨论当代社会主义问题必须要将其放置在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内,必须要通过思维上的辨析去廓清社会主义思想的范畴。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徐元宫研究员从历史与实践的视角,阐释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经济和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尝试。徐元宫研究员通过分析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各项改革的得失,强调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左凤荣教授从中苏改革与现代化进程对比入手,阐释了改革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要求。左凤荣教授表示,中苏两国在对待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经济改革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与手段、改革中的政治制度安排、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中国在理论与实践上都突破了苏联模式,开启了新型现代化道路,铸就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辉煌。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蒋锐教授指出,如何应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新格局、新变化,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中的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深化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是学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他强调,当代资本主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明晰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执行主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王瑾研究员介绍了拉美媒体和学界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报道和评论现状与趋势,表示近年来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国外学者对中国的创新式发展前景普遍寄予了极大期望。



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轩传树研究员从政党与现代化关系论述展开,讨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形态与经验问题。他认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形态既不同于西式现代化开创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也有别于经典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而是对资本主义文明、传统社会主义和中华古代文明的继承与超越。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郭春生教授作了题为《高放教授与中国的国际共运史学科发展》的主旨报告,在追忆高放教授往事的同时,也对高放老师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做出的重要贡献致以崇高敬意。郭春生教授也强调,推进国际共运史学科发展,必须要找准当下科社及国际共运在政治学下的独特学科属性,理顺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本次论坛设置3个分论坛进行专题研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论坛由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文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牟成文教授主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徐元宫研究员、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蒋锐教授作点评。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问题、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海外传播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式现代化与‘两个结合’”专题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舒新教授、余维海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建国教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王建民教授作点评。与会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第二个结合”的伟大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等议题展开讨论。



世界社会主义新动向专题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周华平副教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曹天禄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林德山教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李亚洲教授作点评。与会学者就全球大变革加速演进中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21世纪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议的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余维海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建国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他表示,探析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诸多问题,要从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社会主义改革史的宏大视野入手,既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也要在世界社会主义大视野中认识中国。既要回望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更要结合时代发展深入研究社会主义。



自1995年,华中师范大学与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国际共运论坛以来,该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不仅是华中师范大学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一张学术名片,更为国内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界搭建起沟通交流、共享智识的重要平台。未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将继续高质量办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这一优质学科平台,为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