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深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313会议室分会场会议顺利举行

发表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0-10-17 21:30:37 点击:


(通讯员 汪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探讨省域治理现代化理论,2020101713:30,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313会议室顺利举行。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宋亚平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项继权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长健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王慎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杨正喜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尤琳教授,西北大学张爱军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李海金教授,湖北大学蔡科云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雷玉明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李艳丽副教授到达现场参加会议;中国社科院周庆智教授,南京大学肖唐镖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仝志辉教授,宁夏大学罗强强教授,吉林大学王立峰教授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与会议;华中师范大学王敬尧教授主持本场研讨会。

会议伊始,王敬尧教授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大致介绍了研讨会的主题与流程。

首先,湖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宋亚平副主任围绕“郡县制度的严峻挑战——论今日的省管县好还是市管县好”这一主题进行发言。“县一级要想形成快速发展的格局,不能只依靠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而需形成内在发展机制,”宋亚平教授补充说道,“只有将权力下放,使县级政府能够根据当地情况进行科学决断,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接下来,华中师范大学的项继权教授进行了以《要素市场化背景下乡村治理体制的改革》为主题的报告。项继权教授表示,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当前农村及整个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为此,必须准确把握农村产权和要素市场化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方可实现乡村振兴。

来自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蔡科云教授则针对“慈善扶贫的价值理念及路径”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蔡科云教授表示,在小康社会建成以后,慈善组织将接棒政府进行扶贫。慈善扶贫是公益扶贫与社会扶贫的结合,其价值层面主要体现为法的塑造与善的传播。在此背景下,慈善组织应公开财务、事务、会务,强化其公信要素,以获得更好发展。

南京大学的肖唐镖教授围绕“乡村制度的分析及其演变”这一主题进行发言。肖唐镖教授指出,得益于体制与政策,近40年来我国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值得深思的是,许多地区的农民依旧贫穷不改,而追溯其深层原因,则是制度与结构的固化。不抓住制度运行的基本逻辑,我们就难以真正改变乡村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的仝志辉教授主要探讨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意涵。在简要分析乡村治理体系的整体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路径的整体性以及县域乡村治理体系中基层创新扩散的整体性后,仝志辉教授总结道:乡村治理体系是党委的整体布局,应利用各方资源与各部门优势推动建设;同时,我们应高度重视农村改革的治理效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长健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乡村振兴的理论渊源、现实条件与实践路径》的发言。李长健教授首先分析了乡村的历史、价值与特质,他同时指出,乡村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完成对乡村振兴的形成背景、现实基础与理论基础的探讨后,李长健教授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给予了自己的思考成果。

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王慎副教授就“党的领导为什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这一问题进行报告。“中国共产党是有理想的政党,具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与甘于奉献的信念”王慎副教授强调,“中共有非凡的乡村治理能力与丰富的经验。契合实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是中共乡村治理的突出特点。”

华南农业大学的杨正喜教授以“中央认可的政策试点为何未能扩散?——以清远村民自治单元改革试点为例”为主题进行发言。在引入“什么是政策扩散?”这一问题后,杨正喜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的政策扩散现状。接下来,从成本、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出发,杨教授分析了影响政策试点扩散的原因。最后,杨正喜教授总结道:地方政策试点应在得到中央认可后进一步修改,吸收到国家政策中并加以推广。

宁夏大学的罗强强教授围绕“土地流转与特殊主义策略——基于宁夏的实地调研”这一主题进行发言。罗强强教授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土地是关键,如何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土地流转的实质是人情、关系与权力;是土地交换与利益互惠;亦是水利社会与资源控制。因此,乡村社会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经济社会,农业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西北政法大学的张爱军教授针对“乡村的善治与善策”展开报告。张爱军教授首先阐述了“善治”的概念,并对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发展与延伸进行了补充说明。接下来,张爱军教授重点说明了善治的意义与表现。

来自吉林大学的王立峰教授就“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显示困境与实践突破”问题发表观点。在王立峰教授看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自治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之治”国家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党建与治理亦存在多元主体的角色与定位混淆,强化领导、执政与治理效能的问题。最后,王立峰教授重点阐明了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与可能逻辑。

华中农业大学的雷玉明教授以“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发表观点。在完成对红色文化脱贫的理论分析,对红色文化脱贫的实践模式探讨后,雷玉明教授结合河南模式、贵州模式与湖北模式,提出红色文化脱贫攻坚的四条路径:红色文化开发研究;红色文化脱贫体制机制;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武汉理工大学的李艳丽教授针对“弹性财政:基层化缘行为及其解释”这一问题进行发言。李艳丽教授指出,作为村庄治理的一种可能路径,协商自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村民自治制度实践的困境,李艳丽教授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协商自治是协商民主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共生融合,它兼具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李艳丽教授在发言最后总结道。

中国社科院的周庆智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的李海金教授则分别围绕“中国乡村贫困治理”与“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及其治理”两大主题展开叙述。

与会嘉宾发言结束,主持人王敬尧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专家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兼具时间的长度与空间的宽度,既有理论上的梳理,也有实践中的参与;既有顶层设计理念的彰显,也有具体操作过程的分析。各位教授都对国家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