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深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国学园分会场会议顺利举行

发表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0-10-17 21:57:26 点击:

(通讯员:郑文惠)20201017日下午,深入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研讨会之“超大城市治理共同体”分会场于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国学园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袁方成教授主持,深圳大学钟坚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肖登辉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彭勃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赵定东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崔晶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罗静教授、浙江大学耿曙教授、河南大学马翠军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文钊教授、复旦大学熊易寒教授、山东大学王建民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郭圣莉教授、武汉大学唐皇凤教授、复旦大学贺东航教授、湖北省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田祚雄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苏曦凌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张丙宣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丁羽老师参与本次会议。

远景

袁方成

此次分会场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会议中,钟坚教授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发表见解,以当前日本在治理现代化全球首屈一指为切入点,引申出中国政府在市场化和资源公平上的工作,仍有上升空间。无限政府必然导致资源浪费,治理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当下应减少政府开支,大力发展科技,厘清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让市场解决效率,让政府解决公平。

钟坚

肖登辉副教授从行政法的角度阐释依法行政在省域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指出省在央地关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法治为省域治理提供保障,优良的法治环境将吸引投资与人才,并且促进行政角色的科学化民主化。眼下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一个是明确依法行政,一个是行政权力执法的程序性规范性。

肖登辉

赵定东教授梳理了浙江数字化治理的实践特点与理论困境,在线上依次介绍了浙江数字化城市治理实践过程中的四种不同的模式,讲解各自的特点和独到经验,并指出当前治理工作理论上的欠缺。

崔晶教授在线上先讲解了我国基层治理中基层和国家难以良性互动的困境,再考究了历史传统和基层治理的逻辑起点,然后指出我国基层从来都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双轨并行,为此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官僚因素,也要考虑社会情景因素,利用好非正式制度灵活的缓冲性能。

罗静教授在线上探讨了湖北省城市化政策的完善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工作,考察了襄阳、宜昌、荆州等地的城市安全和宜居水平,指出大城市与卫星城市需各自因地制宜。

耿曙教授在线上比较了晋升锦标理论和财政联邦理论这两大关乎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考察地方政府资源配置,发现当自有财源越充足地方政府越注重发展长期利益,故地方政府并不必然短视,应当受到信任,在未来我们应当继续研究如何构建更为有效的财政联邦制度。

马翠军副教授从统治性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向的逻辑出发,总结出伴随城市经济成长和开放,国家治理就是把不断分化、逐渐活跃的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到国家理性的现代化治理中,而城市成为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城市治理与国家理性成长是良性的互动关系。

马翠军2

熊易寒教授在线上分享了最新的课题研究,在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研究城市的协同治理工作,从困境出发,考察人员构成的虚与实,认为可以从技术层面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达到协同治理。

李文钊教授在线上以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为例,探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设计原则,强调对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和框架设计的创新,将基层治理看待成政府界面和社会界面的互动过程。

记录席

会议议程过半时,参会学者们稍作短暂的休息后开启下半场的研讨。彭勃教授分享了城市管理中的技术治理研究,对如何利用技术这一工具进行了全面的思考;郭圣莉教授分享了成都治理经验的多阶段性框架研究,梳理了可持续性地方社会治理创新政策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唐皇凤教授分享了基于政党—社会关系模式的理论反思,探讨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和机制优化;贺东航教授以抗疫期间省域治理为例,探讨省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转化路径;田祚雄教授分享了武汉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理念作为回应;苏曦凌教授分享了地方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分析,认为国家建构行动为社会输送进化燃料;张丙宣副教授分享杭州上城区的案例研究,就数字赋能街区治理做出思考;丁羽老师从宗教秩序的形塑出发,对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新挑战与新战略发表见解。

郭圣莉2苏曦凌2唐皇风1

丁羽2

本次会议考虑到防疫的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会上,参会学者们的发言有建构亦有反思,有历史回顾亦有现实考量,有理性思辨亦有个案分析,是一次内涵丰富品质上乘的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