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速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工作速览

《陆犯焉识》命名动力学讲座成功举办

发表人:政治学研究院 时间2016-04-28 14:43:29 点击:

   424日晚7点,由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办,文学院研究生会、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政治学院研究院研究生会、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第177百年求索·名师讲坛之小说《陆犯焉识》中的命名动力学在我校三号楼3504学术报告厅隆重开讲。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卫红老师根据费伦的叙事进程理论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向听众们全新解读了小说《陆犯焉识》的命名。
 

   讲座伊始,朱卫红教授为大家播放了改编自小说《陆犯焉识》的同名电影《归来》的预告片,并通过对小说与影片不同之处的简要分析引出了主讲的中心,朱教授细致地查阅了中国知网上关于《陆犯焉识》以及作者严歌苓的检索数目,并总结到:我认为对于《陆犯焉识》的解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20世纪知识分子的磨难,另外一种是旷世的爱情悲歌




 

   随后,朱教授详细地讲述了费伦的叙事进程理论,并提出费伦理论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紧张因素,从这两个理论出发论述了《陆犯焉识》的命名。在对《陆犯焉识》的命名中,我比较重视焉识二字,朱教授指出,“‘焉识本为怎么知道,也就是不知道是谁,根据罗兰·巴特所说的阐释代码,名字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为证实这一理论,朱教授分别列举了《陆犯焉识》命名的词频、背景以及独有的内涵。之后朱教授还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阐释了斯芬克斯因子,“‘斯芬克斯因子由两部分组成: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这两种因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并指出,命名对陆焉识伦理身份的指定功能,即具有强烈的伦理意识:受人性因子控制的陆焉识以及在极致环境下被兽性因子控制的陆焉识。同时,朱教授强调《陆犯焉识》中的迂回叙事时间和叙述者的双重视角构成了紧张因素,一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方面通过人物和读者对命名的认识差异,达到小说的伦理修辞目的。

   
讲座最后,同学们就本次讲座中的命名动力学、参考数据和小说文本提出了一些疑惑,朱教授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不少参加讲座的同学表示,朱教授的讲座方式很具有感染力,此次讲座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