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山东大学王建民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表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3-06-11 18:46:51 点击:

(通讯员 许栩)6月6日至6月9日,山东大学王建民教授应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邀请来我院讲学,围绕“深度阐释科社与国际共运之理工作坊”,为科社所的同学们带来四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唐鸣教授主持。


 在第一讲、第二讲中,王建民教授系统阐述了亚当·斯密的学术思想。

 王教授提出,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并完成革命性的科学变革之后,马克思经济学在前进中遇到了能否将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规律贯彻到底的问题。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第四卷第一分册,清楚地阐明以活劳动形式存在的服务劳动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但是,前三卷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时,却没有把这一思想包括在作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逻辑起点的商品范畴中;作为商品二重性之一的使用价值只被归结为物的或物化劳动的属性。王教授认为,这种情形在理论上最终导致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不能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贯穿到底,同时,也无法说明经济生活中早已广泛存在的物化劳动与各种活劳动之间的交换现象。存在的矛盾应该从对活劳动商品的重新理解、对商品概念的重新理解中得到解决。


 王教授表示,商品本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相互交换商品,实际上是交换他们各自的劳动。在劳务商品“微不足道”、商品主要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时代,人们的这种关系主要通过物来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被物掩盖,表现为人与物的关系,商品拜物教也由此而生。科学经过了艰苦的发展历程,才揭掉掩盖在人的社会关系上的物的面纱。王教授认为,在劳务商品大发展的时代,更容易获得对商品本性的认识,在大量劳务商品的交换中,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已不必通过物来体现,而是以人与人关系的本来面目直接呈现。本质的冰山已浮出水面,我们有可能、也有义务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


王教授讲述亚当·斯密的学术思想


 在第三讲中,王建民教授详细分析了计划经济的设想和制度设计的学理缺陷。


 王教授表示,正是从工业化时期的规模经济中,现代社会主义形成了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趋向于集中合并为大企业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的设想:生产资料和资本向少数人手里集中,产生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无法管理的巨大生产力,使得建立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造成了尖锐的社会对抗,形成了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使得公有制的建立成为社会的需要。


 王教授认为,马克思观察到的企业大型化和资本集中的事实,是资本主义发展在那个时期的阶段性现象,也是局部现象。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论述是以当时他们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那么,他们关于按劳分配的论述则完全基于逻辑层面的学术探讨。这一探讨在学理上留下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王教授对计划经济进行分析


 在第四讲中,王建民教授细致辨识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王教授强调,在讨论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问题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设计中,被关注的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对于劳动力所有制,恩格斯在有关按劳分配的论述中有所触及,但没有作为问题提出并展开分析。他认为,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条件,不仅要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还要消除劳动力的私人占有。但是,只要有某种程度的稀缺,就会产生私人占有。当劳动是谋生手段时,劳动力对每个劳动者而言便具有稀缺性,必然要求为自己的利益而占有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只有当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劳动力才失去稀缺性,从而使得对其占有失去任何意义。


 王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应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合影留念


 讲座最后,唐鸣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王建民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了感谢,并对科社所同学们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表示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