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政国大讲堂第三十七期: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发表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时间2020-10-18 12:32:11 点击:

(通讯员:田嘉玉)20201018日上午,政国大讲堂第三十七期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西北政法大学张爱军教授带来了以“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肖泽磊副教授主持,2019级和2020级科社所、国际所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爱军讲授首先指出微博、微信、抖音等应用软件成为不同意识形态汇集和表达的平台,这些网络意识形态既碎片化又具有复杂性。紧接着,张教授讲述了网络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基本特征。第一,在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认同方面,西方是基于自由主义的多元主义意识形态身份认同,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元意识形态。虽然各大网站都在宣传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但是传播或转发的却比较少,因此存在缺乏现实认同、网络认同的问题。第二,在网络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认同方面,西方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飙升,中国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显露,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不断强化。第三,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与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存在差异性,现实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也是网络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单一身份认同,但存在伪化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潜在可能。

 

 

之后,张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五种形式,分别是:解构化认同、重构化认同、共识性认同、“圈子化”认同和差序化认同,其中着重讲解了什么是解构化认同。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解构化认同既有纵向化解构认同,也有横向化解构认同。每个人在解构过程中有不同层面的展开,这与人们的认知、情感、道德、价值、偏见、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后真相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后,张教授阐述了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的功能和路径选择。张教授逻辑清晰、诙谐幽默,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讲座尾声,同学们与张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张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泛左意识形态思潮对中国的影响、后真相时代、圈子极化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同学们都受益匪浅。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