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友洲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80余所知名高校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书记张建新教授主持。
研讨会现场
张建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任友洲对本次学术年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由衷祝贺,向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定位、科研成果与学科优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政治学作为我校优势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一流学科,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长期位列第一方阵,学术影响广泛。任友洲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与会专家学者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希望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凝聚智慧与共识,共同助力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携手推动政治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任友洲副校长致辞
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向承办方致以感谢并作学会工作报告,表示学会将进一步发挥牵头作用,提升年会质量,推动高校协同构建三大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国际政治学科发展,相信在与会学者的积极交流,深入探讨和共同努力之下,学会将会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提升国际问题的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志敏教授作学会工作报告
主旨演讲环节由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原副校长胡德坤教授深入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姜锋教授探讨了欧洲在全球巨变中日益边缘化的趋势。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唐永胜教授分析了大国关系演变与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动向。
胡德坤教授、姜锋教授、唐永胜教授作主旨演讲
专题报告环节由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辽宁大学原副校长李淑云教授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余丽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分别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中国自主性概念对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的塑造、大数据主权的理论争议与治理挑战及中国路径探索、中国世界市场红利的衰减与美国变量的两面性等主题作报告。
李淑云教授主持专题报告环节
戴长征教授、余丽教授、胡宗山教授作专题报告
本次年会设有7个分会场和1个博士生会场,共有118位学者与博士生分享发言,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政治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及“国际政治学、国家安全学与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
分会场进行交流和研讨
闭幕式举行会旗交接仪式
全体参会人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