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一)简要介绍
俞祖华,男,1964年出生,浙江永康人。历史学博士,二级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社会科学处处长、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曾任烟台市政协常委、芝罘区人大代表、民盟烟台市委副主委等。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出版《清代栖霞牟氏家族文化研究》《离合之间: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近世大变局中的知识人——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等著作十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光明日报》、CSSCI期刊发表百余篇,被《新华文摘》转载11篇(含网络版2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9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30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4篇,《光明日报》论点摘编10篇,。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成果普及奖1项,首位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第一等次)、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国现代史》课程负责人、中国近现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18、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4)等人才计划,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才称号。社会兼职有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二)教育经历
1981,09——1985,07,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历史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5,09——1988,06,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9,09——2014,06,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在职学习)。
(三)专业技术工作简历
1988,06——1992,07,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助教;
1992,07——1994,12,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1992,12——1994,12,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1996,12以来,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11年,被聘为二级教授)。
2024年5月受聘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
(四)行政工作简历
1997,07——2001,01.,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
2001,02——2009,04, 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2009,04——2011,09, 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处处长;
2011,09——2018,09,鲁东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
(五)学术兼职
现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等学术团体的职务。
二、入选人才工程(称号)情况:
1.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入选2017年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3.2018年入选第三批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4.2008年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5. 1997年获批为山东省省级学术骨干;
6.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
7.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8.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高校首席专家;
9.2016年入选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
三、所获教学科研奖励:
1.获教育部第七届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成果普及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1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除注明外均为第一位):
1.《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2015年获得第七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普及奖1项;
2.《戊戌思潮: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的共同源头》,2011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及历程》,2016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从严复到胡适: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传承与调适》,2012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位
5.《近代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与认同》,1997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中华民族精神新论》,2007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7.《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世代与类型》,2014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2015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9.《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长》,2020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0.《欧洲文艺复兴的引介与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202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1.《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以中共党代会与中央全会文献为重点》,2023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2.《深沉的民族反省》,1998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3.《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结构及主导价值》,2002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4.《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两次转向》,2006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5.《略论近代中国的民族反省》,2009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6.《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2017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7.《传统情怀:中国现代三大思潮的共同情结》,2017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2位)。
另,合作完成的成果获中国图书奖1项(《中华民族精神论》,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第4位),省精品工程奖2项,等。
2.首位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第一等次)、二等奖2项(第一、二等次各1项)、三等奖1项:
1.2009年,《以教学团队精品课程教学方式为重点,推动历史专业改革与建设》,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搭建五个平台,注重四个衔接,推进国家级教学团队与历史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第1位),2014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05年,《历史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与高师历史教学改革》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2022年,《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与国家级社科社团,打造中国史一流课程群》,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2001年,《强化“两个空间”,凸现“三个途径”——〈 中国通史.近现代史〉教材与教学改革》,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均第二位):
1.2018年,《重视“四贯穿、四结合、四并举”,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历史学学科专业建设》,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位)。
2.《从史学动态教学入手引导研究生实施“创新型研究性学习”》(第二位),2009年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区域文化建设与地方院校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结合》(第二位),2014年获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四、发表的论文、著作
(一)学术论文(反响:《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1篇、论点摘编3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9篇,人大复印全文30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4篇,《光明日报》论点摘编10篇,《历史与社会文摘》摘编2篇)
1.《五四时期复古与西化的文化偏向》,《中州学刊》1988年1期。
2.《中西文化冲突与太平天国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1期,《中国历史学年鉴(1990年)》,《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3期摘要。
3.《清末民初对国民性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增刊。
4.《“西方物质——中国精神”比较模式辨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K4《中国现代史》转载。
5.《论严复的保守与激进》,《中州学刊》1992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2年11期转载。
6.《严复与传统文化》,《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3年4期全文转载。
7.《地方自治: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构想》,《中州学刊》1993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3年9期全文转载。
8.《启蒙的两种类型:严复梁启超比较论》,《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4年6期全文转载。
9.《严复与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比较》,《中州学刊》1994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4年12期全文转载。
10.《矢志不渝,致力统一》,《光明日报》1994年2月14日,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4年4期全文转载。
11.《近代先驱者的忧患意识》,《光明日报》1994年9月19日,《新华文摘》1994年11期摘要。
12.《近代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与认同》,《光明日报》1995年12月11日,《新华文摘》1996年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B5《中国哲学史》1995年12月全文转载。
13.《近代中国的“时代中心”与近代史的分期》,《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5年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5年4期摘要。
14.《两次中日战争的反思》,《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6年2期全文转载。
15.《启蒙的发轫(魏源变革人心思想述论)》,《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6年2期转载。
16.《论严复的启蒙三民主义》,《江海学刊》1996年2期。
17.《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再认识》,《中州学刊》1996年3期。
18.《略论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光明日报》1996年6月11日,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6年7月全文转载。
19.《略论康有为的“开民智”思想》,《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4期。
20.《让世界了解中国》,《光明日报》1997年4月22日。
21.《谭嗣同对民族心理的批判与认同》,《湘潭大学学报》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1997年2期全文转载。
22.《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学术月刊》,1998年10期。
23.《维新派对发展民主的追求》,《光明日报》1998年10月30日。
24.《比较文化视野里的中国人形象》,《中州学刊》2000年5期。
25.《略论近代先驱者的赶超意识》,《光明日报》2000年12月15日。
26.《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齐鲁学刊》200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2001年7期转载。
27.《民主思想的演进:从戊戌到五四》,《江海学刊》2001年1期。
28.《奕与晚清政府的矛盾纠结》,《学术月刊》2001年1期。
29.《近代来华西人对中国国民性的体认》,《东岳论丛》2002年1期。
30.《近代先驱者对创新精神的呼唤与践行》,《光明日报》2002年6月11日。
31.《孙中山赶超西方思想述评》,《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8期;《光明日报》2002年9月24日摘要。
32.《国民性改造思潮的最初发轫》,《中州学刊》2002年5期。
33.《近世来华西人对中西民族性格的比较》,《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2期。
34.《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述评》,《史学月刊》2003年12期。
35.《近代中国人对中日国民性的比较》,《中州学刊》2004年1期。
36.《论近代哲人对中西民族特性的比较》,《河北学刊》2004年1期。
37.《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光明日报》2004年2月17日。
38.《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问题综述》,《历史教学》2004年5期,第二作者。
39.《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两次转向》,《东岳论丛》2004年4期。《光明日报》2004年10月29日;《新华文摘》2004年19期摘要。
40.《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光明日报》2005年2月28日;韩雪编《从多元到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41.《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烟台大学学报》2005年1期;收入郭德宏、陈廷湘主编《中国现代社会心理与社会思潮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人大复印资料K4《中国近代史》2005年6期转载;《光明日报》2005年3月11日摘要。
42.《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研究综述》,《学术月刊》2005年8期。
43.《自省·旁观·比较:中外人士三重视野下的中国国民性》,《烟台大学学报》2006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2006年7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4期摘要。
44.《本土视野与近代基督教问题研究》,《东岳论丛》2006年1期,第二作者。
45.《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华出版社2005年,《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4期。
46.《历史研究中的人本视野》,《东岳论丛》2006年6期。
47.《略论近代中国的民族反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期;《光明日报》2007年8月15日。
48.《民族主义:近代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与类型区隔》,《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四辑: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与近代三大思潮的双向互动》,《学术月刊》2007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7年第11期;《光明日报》2007年9月18日。
49.《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
50.《统一战线: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1.《略谈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3期。
52.《关于发展民主的几个问题》,《鲁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2007年第9期。
53.《<民国思想史>评析》,《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5期。
54.《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齐鲁学刊》2007年第3期;收入《西学与清代文化》,中华书局2008年。
55.《现代性构建与现代三大文化思潮》,《烟台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收入《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56.《放任与干预:近代中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声与变调》,《河北学刊》2008年第2期。
57.《历史为什么没有选择自由主义――关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对话》,《光明日报》2008年5月10日,《新华文摘》2008年第14期。
58. 《三份宣言:文化保守主义的重要文本》,《东岳论丛》2009年1期;后以《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三份标志性文本》为题收入北京师范大学《近代文化研究》(第2辑)。
59.《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类型及演变格局》,《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K4《中国近代史》2009年11期转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五辑: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
60.《被多向解读与不断诠释着的“五四意义”》,《求是学刊》200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4期摘要。
61.《戊戌思潮: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的共同源头》,《学术月刊》2009年第11期,收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六辑:戊戌变法与晚清思想文化转型》;《新华文摘》2010年2期全文转载;《光明日报》2010年1月12日摘要;《文史知识》2010年1期摘要;《文摘报》2009年12月31日摘要;《鲁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摘要。
62.《社会主义:现代中国三大思潮的共同取向》,《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期;《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2日摘要。
63.《从严复到胡适: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承与调适》,《文史哲》2010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4期;《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摘要;人大复印资料K3《中国近代史》2011年2期转载。
64.《和谐语境之下的回眸——对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之关系的再认识》,《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
65.《近代国际视野下基于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人文杂志》2011年第1期。
66.《从胡适到殷海光: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趋新与返古》,《河北学刊》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2月9日摘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2期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
67.《传统情怀——现代三大思潮的共同情结》,《东岳论丛》2011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
68.《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世代与类型》,《东岳论丛》201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3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2年第8期全文转载。
69.《分疏与聚合:近代社会变迁视阈的知识分子成长路径》,《光明日报》2012年4月25日。
70.《近代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发展轨迹与演进形态——以近代自由主义的三份标志性文本为中心》,《学术月刊》2012年第5期。
71.《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十种矛盾“心结”》,《河北学刊》2012年第3期。
72.《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人文杂志》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73..《从帝国到民国嬗替之际国家观念的变迁》,《烟台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74.《晚清知识分子现代国家观念的生成》,《河北学刊》2013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3年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5期;《文摘报》2013年1月24日。
75.《民国知识分子对建设现代国家的不同设计——以胡适、陈独秀、梁漱溟为重点》,《东岳论丛》2013年第6期。
76.《民族复兴:现代三大思潮的共同梦想》,《光明日报》2013年8月28日。
77.《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及历程》,《河北学刊》201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4年1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6期;《光明日报》2014年3月26日。
78.《近代民族复兴观念的生成及其衍化》,《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79.《中华民族复兴论与国民性改造思潮》,《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4期。
80.《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光明日报》2014年8月6日。
81.《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研究述评》,《烟台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82.《“中国文化复兴论”与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中州学刊》2014年第12期。
83.《退与守:吴佩孚晚年儒道观考释》,《民国档案》2014年第4期。
84.《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7日。
85.《民国时期民族复兴话语的三种形态》,《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
86.《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河北学刊》2015年第4期。
87.《<新青年>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走向》,《光明日报》2015年9月9日。
88.《<新青年>:中国现代性价值体系的“思想母港”》,《史学月刊》2015年第11期。
89.《欧洲文艺复兴的引介与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90. 《从李大钊到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人文杂志》2015年第12期。
91.《少年中国·睡狮猛醒·老跟新芽: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文化意象》,《东岳论丛》2016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网络版2017年第4期转载。
92.《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中的“国际定位”》,《河北学刊》2017年第2期。
93.《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析论》,《晋阳学刊》2017年第4期。
94.《对异国异族观照下的文明再造——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对“列国经验”的借鉴》,《南国学术》2017年第3期。
95 《民国时期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三种类型》,《东岳论丛》2018年第1期。
96. 《梁漱溟民族复兴思想析论》,《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8年第3期。
97.《民国时期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三种类型》,《东岳论丛》2018年第1期。
98.《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长》,《河北学刊》201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8年第9期全文复印;《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1期转载。
99.《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研究述评》,《晋阳学刊》2018年第4期;《新华文摘》电子版2019年第7期。
100.《康有为民族复兴思想析论》,《湖北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101.《分化与交融:一战后中国思想界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102.《五四启蒙思想家的时空意识——兼谈新文化运动的三个维度》,《人文杂志》2019年第7期。
103.《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河北学刊》2019年第6期。
104.《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105.《民国前期学术本土化的开启》,《东岳论丛》2020年第7期。
106.《优生Ÿ强身Ÿ尚武:近代身体史视阈下的民族族复兴思想》,《人文杂志》2020年第8期。
107.《现代新儒家对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关系的思考——以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为重点》,《河北学刊》2020年第5期。
108.《近代以来三次历史大变局与中华文明的衰而复振》,《济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109.《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话语的百年变迁——以“七一”建党纪念文本为分析重点》,《河北学刊》2021年第3期。
110.《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的“三个会通”——以图书馆学、哲学与社会生物学为重点》,《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
111.《百年以来中共“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以建党纪念文本为重点》,《人文杂志》2021年第5期。
112.《百年来中共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演进》,《东岳论丛》2021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1年第10期。
113.《百年以来中共国家现代化话语的建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114.《国民革命时期共青团对国际青年日的认识转变——以<中国青年>为基础的考察》,《档案与建设》2022年第4期;
115.《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的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7期;
116.《中国道路的“两大叙事”: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比较论》,《东岳论丛》2022年第9期。
117.《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析论》,《河北学刊》2022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3期转载。
118. 《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有关“二七”纪念的抗日话语研究》,《档案与建设》2022年第12期。
118.《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的交集互动》,《浙江学刊》202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文摘》2023年第2期。
119.《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革命”话语的转换与传播》,《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3年第1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23年第7期。
120.《毛泽东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济南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
1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综述》,《晋阳学刊》2023年第3期。
12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思辨逻辑》,《河北学刊》2023年第5期。
12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光明日报》2023年8月30日第11版。
124.《革命至建设时期中共“新中国”话语的变迁——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
125.《“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分进与融合》,《东岳论丛》2024年第1期。
126.《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兼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文杂志》2024年第4期。
(二)著作或主编的论著、教材:
1.《离合之间——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一作者。
2.《栖霞牟氏家族文化研究》,36.7万字,中华书局2013年,第一作者。
3.《深沉的民族反省(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独立完成。
4.《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5.《中华民族精神新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作者。
6.《中华民族精神论》,泰山出版社1997年9月版,全书36万字,4人合作,位列第4,张岱年教授作序。
7.《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2009年第2版。
8.《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1年第2版,2004年第3版,2009年第4版,2014年第5版。
9.《王懿荣与甲骨文》,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独立。
10.《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作者。
11.《现代文明的追寻——穿越两个世纪的梦想》,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璀璨明珠——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
13.《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
14.《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019年版,第二作者。
15.《烟台文化通览芝罘卷》学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6年。
16.《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第8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二作者。
17.《近世大变局中的知识人——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一作者。
18.《中国近代思想通史》共3卷,岳麓书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二作者。
五、近年科研项目
1.中宣部“四个一批”暨文化名家自选项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观念与民族复兴思想》,2018.03。
2.2020年8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社科社团主题立项《文本、诠释与传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研究(1921-2021)》(20STA032),首席专家,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