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日下午,第一期“桂子山国际问题席明纳(Seminar)”在老图书馆四楼模拟联合国实验室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究生会、桂子山国际问题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主办。我院国际事务研究所宋秀琚、赵长峰副教授参加了研讨班并致辞,活动由张弦博士主持。
研讨会首先由两位引言人作主题报告。我院斯里兰卡籍博士留学生Chulanee曾在斯外交部智库工作,她报告的题目是“China in Sri Lanka”。Chulanee回顾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自建交以来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从经贸、外交、军事、开发援助、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双边关系的现状,并重点论述了斯里兰卡新一届政府上台后中斯关系出现变化的原因。Chulanee认为,在未来中斯关系发展中,印度因素将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关键变量。中方在对斯里兰卡进行贸易投资等活动时,应更多考虑斯内部政治力量平衡并切实关照到当地民众对环境、廉政及社会公平等问题的顾虑。她还认为,斯里兰卡作为一个小国“两大之间难为小”,应该有一套全新的外交宏观战略去应对域外大国的竞争,新加坡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成功经验是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
乌克兰籍博士留学生Vladimir 曾任乌克兰内政部高级官员,他报告的题目是“Russia-Ukraine relations after Crimea crisis: an Ukrainian perspective”。Vladimir回顾了冷战结束后作为独立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发展史,介绍了2013年乌克兰政治动荡及随后发生的克里米亚危机的有关情况,重点讨论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一历史事件对乌俄两国关系及国际政治走向的影响。Vladimir特别强调,尽管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高水平的战略合作,但乌克兰也视中国为良好的合作伙伴。乌克兰理解中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立场,乌克兰公众舆论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短暂茶歇后,研讨会进入了讨论环节。来自政治学研究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专业的10多位中、外研究生竞相向引言人提问,并就相关回答与引言人展开激烈辩论,会场气氛热烈,讨论卓有成效。在会议主持人向两位引言人赠送纪念品并集体合影留念后,第一期桂子山国际问题研讨会顺利结束。
“桂子山国际问题席明纳(Seminar)”是为活跃政治学研究院学术气氛,提高国际问题研究水平、促进中外学生交流而举办的系列活动。计划每学期举办4-5次,每次邀请引言人就不同的热点国际问题作主旨报告,然后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学术讨论。“席明纳”一词是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英文单词Seminar的翻译。费先生在《留英记》中说,“seminar简单的可以译作讨论会,但是讨论会这个名称还传达不出它的精神。席,即大家围坐一团讨论问题;明,即把问题讲明白、听明白、弄明白;纳,即大家都从讨论中有所收获,吸纳新知”。这是对传统治学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精彩注解,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席学、明辨、纳新”。